TA的每日心情 | 擦汗 2025-1-24 09:05 |
---|
签到天数: 240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2 K% h- T; p' ^ x1 w我们办公室里女同事多,零食种类也特别多…… $ E2 u- v* C% C% v
4 j, H6 i$ X2 k
朋友圈小调查:三十出头的“糖友”不少 8 G T6 S. B3 d+ t8 W
8 N, {# x; F7 G7 Y他们爱吃的食物中有一款出现的频率最高+ G* X1 p. c& q' E/ N7 H
' e4 ~' Z7 {6 M都市快报报道 橙友圈“健康快报”,有位橙友发帖求助:2型糖尿病,我应该是三十出头的时候检查出来的,记得头年单位体检是高血脂,那年没重视,第二年就确诊了,我父亲有这个病,但他始终控制得很好,空腹在6点多。近期我空腹有16点多,知道自己一直没控制好,药也经常忘,总之不重视。朋友圈一发,发现也有好多糖友,年纪差不多。快报能不能讲讲这个?
& w# E5 a+ S# w' N: M4 l* ]
; }; r/ y, q4 S5 l3 P5 c大二就查出脂肪肝 我是这样变成“糖友”的
5 D$ F4 R9 X: Q( l2 ~1 J' ]% V( ~. Z! k5 k3 F! ]
这位橙友姓王,38岁,萧山人。他说,自己身高167cm,体重132斤,看着不算胖,但血糖测出来,比身边很多胖的朋友都要高。6 a: c' \1 M* f: m
( |: ]0 U; F2 [" [小王是怎么变成“糖友”的?以下是他的自述——
/ {8 }8 _" V; Q0 D. ^% Q% @ m H5 B. w
我爸爸、伯伯都有“三高”。我2002年刚上大学的时候,可能是环境一下子自由了,经常跟室友一起在外面吃饭、熬夜打游戏,大二那年体检,发现竟然有脂肪肝了!不过那时候年纪轻,有毅力,为了减脂肪肝,每天学校操场上跑十圈,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
) Y3 D- ^4 i9 u Q: A0 V4 m- t
6 q" l& p* n* n$ X8 ^因为平时感觉影响不大,我也就顺其自然,没去管了,直到现在还是有轻度脂肪肝。
) `9 ]7 _4 Q! q* S/ \0 V
' W" k$ W: e0 h2006年毕业工作以后,我进了一家自媒体公司,主要负责做文案策划。一天24个小时,我估计有十几个小时坐在电脑前面。有时候懒得去吃饭,就点外卖,有时候外卖也不高兴去拿,干脆就吃点零食、喝点饮料。
: ], D/ A- N" \: o+ Y1 M9 C5 I
2 `* q- ~ z0 W我们办公室里女同事多,零食种类也特别多,什么薯片、饼干、蛋糕,都会拿来分享,不知不觉就吃多了。大概工作半年吧,我人明显胖了一圈,加上运动少了(其实是基本没有运动了),体重一下子涨了近20斤。, d8 b. y, S [/ |( |) K7 l. h/ B
( c. h' V# j6 j再加上那个时候单身,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我过得相当“随心所欲”,三餐不定是常事。
4 h1 a1 A, a1 M. k' T: k# Q; t) W$ c" p# g8 W9 M" w
单位每年都有体检,我的体脂率是年年上升,30岁那年,体检报告上就提示高血脂了,血糖也在临界线上。当时我结婚没多久,朋友还打趣我说男人婚后都会胖,这是“幸福肥”,我就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吃吃喝喝一切照常。* p& y% ~) i2 I8 D
' U/ z& k& F2 D9 K3 f7 O$ T! X
结婚以后,老婆做饭,三餐是规律了,但我们家里人都喜欢吃肉,属于“无肉不欢”的类型,有时候一桌子全是鱼肉,没有蔬菜。菜吃多了口味重,所以我每餐都要配一瓶饮料,特别是可乐,那种大瓶装的,我一天能喝掉两三瓶。
! s% g4 |* V! u
( j7 t9 C, }, m. w现在想想看,这些可能都是导致我患糖尿病的原因。! A6 C' O/ E, h9 O9 t
" v# W @/ a5 ^; z: b% Q
我觉得我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自制力。我爸爸也是2型糖尿病,已经三十多年了,他一直严格忌口,每天早晚还出去走路运动,所以血糖控制得还是蛮好的。+ ]- x6 Y T1 F; o9 m+ T" L# O
9 E# }& n$ X/ f' u3 _我刚确诊的时候也紧张了一阵子,吃得很注意,周末还会去健身房跑跑步,但是时间久了,又慢慢回到了以前的状态,看到喜欢的肉和甜食,也会抱着“少吃一点没关系”的心态,放纵自己尝一尝。说是只吃一点,实际上根本熬不牢,吃了一口就想吃第二口,很容易就吃多。
- ]1 q6 z2 z Q4 L6 z- o% E! m1 P2 C+ C$ N
三年前我开始长期服药,但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事情一多就容易忘记,血糖也是时高时低。前段时间正好又是体检季,我拿到体检报告的时候吓了一跳,空腹血糖竟然有16点多(正常值是3.9~6.1mmol/L),网上查了一下说算是非常严重了,可能出现并发症,还可能酮症酸中毒……7 j' x- v$ u, S2 v7 G
& S4 v3 t% C2 s8 D
目前我还没有什么不适症状,但是也有点担心,继续这样下去会不会越来越严重。
s# B1 N" U, Y# A( A
8 P' M$ ?7 H) c' B9 X* i$ ^( j; w' Y1 r- k
, q6 a* @" Z5 ]
空腹血糖值高要及时就诊
4 ?" q: I8 W. {+ c' M) N5 w7 Z& ?* V# {$ g) z1 Q
不配合治疗后果可能很严重0 Y' G: U7 o) q' ^# k3 T5 p' E3 M2 \
1 l o4 v: Z# R( f- B, k0 w
浙江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邢玉波说,像小王这样的空腹血糖值,已经算是比较严重的情况了,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测尿常规、血酮体,观察是否存在酮症或酮症酸中毒等。
7 d7 b5 m P% G1 d0 J# G! @6 Y( x( ^2 w) l/ E. T
另外,还可以通过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观察最近三个月的平均血糖状态。如果提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达到9.0%以上,就可能需要使用胰岛素降糖治疗。
! ~ d) X3 g! v. ]
% l2 ]! e" A3 z2 ~同时还要考虑血糖升高的原因,比如饮食不当、运动过少、降糖药物剂量不够或漏服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一般来说,患者可以口服药物来降低血糖,但千万不可自行服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也有部分患者口服药物无效的,就要在医生指导下注射胰岛素治疗。
+ t! u6 D- T" p2 L/ i" @7 F* T9 p. K: ~ Z8 v$ n
“糖尿病如果不配合治疗,后果还是比较严重的。”邢医生说,糖尿病可能引起各种并发症,急性并发症比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慢性并发症包括大血管病变(如中风、心梗、糖尿病足等)和微血管病变(如眼病、肾病、神经病变等)。" C0 S2 E+ v+ o2 N. q
6 W* Z3 K: Y* U
对于糖尿病,邢医生建议:预防重于治疗。最简单和常规的预防方法就是:规律健康饮食、定期运动,不要让自己超重、肥胖。如果有家族病史的,要定期体检,关注血糖变化。
% l( _+ F: l/ C% o" X) ^. d. B' C* i/ n# b3 \, _! p1 j
“特别要提醒的是,已经在服药的患者,一定要坚持吃,因为药物都有半衰期,只有规律服用,才能控制好血糖。”邢医生说,像小王这样吃两天停两天,是不可取的,这样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 ]0 h7 g; B8 R* }$ w7 |9 i
! u$ T1 a3 E, b" D# R; L
朋友圈小调查:三十出头的糖友不少! f) f- [4 `7 I, k) E5 k: r# u
) V$ T( e- d* I4 F; }“奶茶”出现频率最高8 g& G5 A7 ~8 d! k- y- A8 F
: K1 r7 B Q. X: T' g
小王说,自己身边有不少年龄相仿的“糖友”。为此,我也做了个朋友圈小调查,有些意外的是,发来消息的12位“糖友”里,有9位都是三十出头的职场人,两位40岁以上,最年轻的一位26岁。男女比例5∶7。* `+ B& E1 w! b' B- q6 B
, V4 e! L- }2 V( f6 S1 A# m' ^6 `
至于成为“糖友”的可能原因,大家一致认定的首要因素都是——吃。其中有一样食品出现的频率最高,除了两位40岁以上的糖友,其他人都提到了“奶茶”。
# `* d# S8 L9 ~4 A4 \6 q0 g7 [. _% o6 G( F
作为高糖分高热量的代表,奶茶受欢迎的程度和“甜蜜度”几乎成正比。( n x* k; \4 \* E8 i$ J! l) `; x
: a- b, Y* U2 }4 x$ r6 B' `- v& h
32岁的“糖友”小张说,自己以前每天至少喝一杯,持续了大概两年时间,确诊糖尿病以后,她曾无数次下决心要“戒奶茶”,但直到现在还没完全成功,“现在一周喝个两次,点的都是无糖或者少糖的。”* A7 U1 P3 h" N7 U2 W" F0 _0 Y' u3 }
, Z3 \5 ~) g" h5 ~# }$ k26岁的小周也是重度奶茶爱好者,曾经为了买某网红奶茶排队3小时。她说,自己刚怀孕的那段时间,每天恶心干呕,什么东西都不想吃,就想喝奶茶,老公也很宠她,经常是早上一杯、下午一杯,有时候晚上还给她点外卖。结果孕中期血糖检测,她空腹血糖值高达11.6mmol/L,再一检查,确诊妊娠糖尿病。
& _/ [$ F+ o( `, k; g) n) j+ O
# I# k5 ]$ X7 D因为这,小周整个孕期被严格要求不能吃米饭,水果只能吃柚子,孕后期还需要每天打胰岛素。她说,这个教训太惨痛了,所以现在身边的朋友怀孕,自己都会反复叮嘱:少喝奶茶!( q4 ~6 R! O/ T9 T, ]3 d
6 V$ l# ~; W" [2 R5 X( D
除了奶茶,炸鸡和烧烤也“榜上有名”,荣列“糖友”最常吃食物TOP3。虽然糖尿病不一定完全是饮食导致的,但在“糖友”们看来,饮食不规律、不健康,尤其是长期高油高糖高热量的饮食,显然是重要原因之一。! _4 ]( \" i! ^2 J. n$ {% M
$ U6 g p( z. E" J$ @& H
此外,缺乏运动、熬夜,也是大家自认为与糖尿病相关的两个重要原因。" P/ C4 ^4 K9 [ c; t
9 T1 R3 r/ A6 k1 H0 V1 z! F" ?
% b, p) X5 J0 ] ~糖尿病呈年轻化趋势0 s+ v6 g2 H! s, j" B2 z
" \* F1 L4 v+ W& v治疗中还是年纪大的患者更听医生的话
% u& C- V6 f5 K
5 d( d- S( ^4 d B7 {邢玉波医生说,近些年来,糖尿病患者确实有年轻化的趋势,尤其是40岁以下的患者数量,一直在增多,而且男女都有。0 u1 Z4 X" Q8 N( K2 T
# e3 w6 [5 t$ w0 ^
而糖尿病患者群体中,2型糖尿病又是最多的,占比九成以上。
; p1 D, C0 t* q& t4 Q& P2 {* e; u6 J
“临床来看,年轻人得糖尿病,跟他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还是有很大关系的。”邢医生说,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比较快,生活条件比较好,年轻人偏爱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经常熬夜,这些都是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因素。
- K% `+ U2 Z& x8 g. o8 r0 R$ F& I2 u- ]: Y0 R
他接诊过一个14岁的小患者,从小就爱吃薯条、炸鸡、可乐,刚上小学的时候就比同龄孩子要重,爸妈起初还觉得孩子胖胖的身体好,后来发现孩子总是嚷着口渴,带他到医院一检查,空腹血糖8.9mmol/L。" [# g/ d, p/ ^, u
; L. e/ F. j$ r( e7 |- _邢医生说,糖尿病患者早期是没有什么明显感觉的,如果经常口干想喝水,或是忽然之间体重莫名其妙下降,这种情况下,血糖可能已经比较高了。
1 E+ R- U# @) L0 P9 C9 H H9 D# @9 o- B$ z: S. X+ m/ I
所以,要早发现糖尿病,定期体检非常重要。
' _+ f; H1 E: x! {
5 f5 p+ q* q( A$ G“有些人对糖尿病很恐惧,觉得得了糖尿病就要终身服药,但实际上如果能早发现,还是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进行控制的。”: J H4 Y. d% v# P. c1 d$ P- L
3 x8 X+ Q! r6 Y
邢医生接诊过一位26岁的姑娘,确诊2型糖尿病后,在医院接受了强化治疗,同时谨遵医嘱,控制饮食、定期运动,经过2个月左右的治疗,血糖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还停了药。
% l1 Z) [% D1 Y( g' R9 s: l8 M4 Z% {1 `% j
“其实糖尿病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可怕,有一定比例的初发2型糖尿病,经过强化治疗,控制好饮食、体重,配合运动,是可以停药的。”
! n: n2 c$ X+ T! o+ f H
' ?4 i" W1 y* G, H1 b# g不过,邢医生也表示,还是有相当比例的病人“不够配合”,管不住嘴、迈不开腿。相比较之下,还是年纪大的患者更听医生的话,而很多年轻患者可能是工作原因,或是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过于自信,往往不太能够遵照医生的话,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Q( d$ `6 ]7 i4 z; Q
8 i4 _2 I8 _$ \5 O) V3 k邢医生提醒:年轻人更要有健康意识,不要“盲目自信”,关注每年体检报告的数据,如果血糖异常,尽早就诊。: m2 K8 t/ }0 H3 W3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