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r' G4 D6 Z, @/ Y3 o
* K6 i' S2 ?! N( J
, e' g. u* |6 _. J
6 p8 m: B9 x" \* @4 ]谈恋爱时花了巨额“成本”,分手了,要结账。倪先生抱着这样的“理念”奔波在沪杭之间,四度敲响法院大门。 9 o# W& t! R% a% b6 e9 g
& ~4 G6 s0 |4 [. Y" ] M8 n7 i5 k" B
( ^' h' r( s& v# a8 T
倪先生杭州萧山人,在上海做工程。2004年10月,他认识了从湖北到上海工作的李小姐。两人相识恋爱。整整两年后,双方不合分手。两人同居的一年半时间里,倪先生说他为李小姐又是买房,又是装潢,还帮她还银行贷款,共垫付了390380元。
1 j3 g- u; C4 o& N% ~
5 u; _* K2 [$ u. `7 o2 T! z2 H3 q3 Z; \ @0 _4 z& |
0 T9 Z) b: u9 w2 n; I
分手了,倪先生想到这笔钱,肉痛。李小姐觉得委屈,不服。这对“冤家”两年四度交手法院,昨天总算有了胜负。
/ n2 p4 N# J$ Z. i+ B* ^
0 f4 W1 J8 J8 j% G6 u: g/ O0 ]
6 l8 R; j3 X8 f3 ]+ L$ |' c7 m' ]/ G+ Q7 B0 X6 r0 C+ Z
一度交手
" x; C4 g2 K+ n3 V: @8 z8 M' |0 V( ^) E* u
1 N5 Z* \5 S4 e# \: {1 L) X, f
: C: \& z9 X( ?. @0 p5 j$ d 2007年12月,倪先生向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起诉李小姐,要求她归还390380元。他在诉状上说,这笔钱是他借给李小姐的。这次他打出的旗号是“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用专业点的话来说,他的诉求关键词是“借贷纠纷”。
$ t' v- D2 k+ i9 K8 \* n, e# {% c
9 \) h$ W2 Q4 t' x L
8 J! i% y4 _1 B; |3 a4 `
. L4 p: R8 l o T9 U" c 可是,青浦区人民法院认为,两人谈恋爱,虽然肯定存在经济流动,其中确定从倪先生这到李小姐那的钱数是342380元,但要说是借款太牵强。所以一审驳回了倪先生的诉求。倪先生分文未收。
% T4 ]- y, n0 ?/ \! T% G3 j( V; o) E- ?* D
, w4 N4 l v0 L* B+ j
! ]8 R8 D' \6 G 二度交手
1 L" H/ O$ {, { @: _ |! ~" ^
' j+ W% z3 O6 f% Q6 P$ _
) c& d: c+ y" W, I
( Z$ K l6 l+ `; u4 B 这样的结果,倪先生自然不服气。在之后的半年里,他继续为他自以为能收入囊中的39万奔波,搜集了不少证据。
9 m4 e/ `$ C' z# j7 x( ~" y' _4 }6 t) H- U+ q( ]
& D! O5 l1 ~9 ]$ j
$ d4 j. O6 J5 e+ X& T4 @9 }& l
2008年4月,趁案子还有转机,倪先生又赶紧跑了趟法院。这回他敲响的是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大门。 4 s* ^ ^( ?3 \7 e1 }( s
% G" P' h" W$ C
0 e# B0 b1 Q3 j& P! U# S/ _( e w4 N. ~" [2 h
倪先生对一审判决不服,要求重新审理,想为他的恋爱“成本”掀起一场“拨乱反正”。可是这次还是失败了。上海市二中院维持了一审判决。倪先生仍然颗粒无收。 , v/ y W# ]* F1 g' G- p
! J, \! d8 n9 J( t+ |+ }, t' m& t' y1 D- l: z X' c
7 q4 F7 K% g" X3 m' C* T3 q, @ 三度交手
4 l9 q; Q1 Y L* r K( P
) G1 ]0 G; q h& I/ \( a% R |
0 E, l+ \4 w( H" o+ H7 ?! o/ t; p9 i
倪先生觉得按照原来的路子走下去,只会碰钉子,他得改变策略。 $ V6 J9 W" \- M/ q' X' _, |( a! R
& ?: E" {2 K, h# @8 W
( e% Z8 H* v8 S- x* U5 T: B
. ]* u6 H0 o; U8 p! ]& v8 W; p2 H2 o 去年6月18日,他又回到了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改了诉讼请求:以李小姐不当得利请求法院判令其返还这笔钱。
. ~9 O- e0 j& r4 L6 S3 c# G, D( I0 }
8 l% K1 B: H8 v, ]" o$ {: K8 m8 r' U
4 Z. n, M% A8 K8 s
从“债权请求”改为“不当得利”,想必倪先生也是绞尽脑汁。可是没想,李小姐这次主动出招了:她提出了管辖权异议。理由是:自分手后,她便到杭州工作,已有近两年了。最后法院同意了李小姐的请求,案件移交至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法院审理。
( X R: I* K% @8 ]/ e4 t0 @
" o! y. ~8 R0 l
: n$ G, c5 L- u* u0 i9 [: X5 X5 v3 ?- n1 t% Z1 e
四度交手
1 B$ e9 Y2 Y. {; N. E. ^" \5 }. s8 r( V, h. g. T
/ K( ~* \% p9 J9 p
. q7 O! k& K; T" J4 H
倪先生的诉求不变:李小姐属不当得利,要求被告返还人民币390380元。
5 t% o F: M+ e. S. @: h; @6 v
1 F: L: ]3 @5 b$ D; N
" o! f% ~/ ^+ w/ k1 |
. K4 }3 Y3 s4 c6 g4 N 跑了那么多次法院,李小姐也有话说:根据第一和第二次的审理,能确定的数额是342380元,没有39万那么多。这些钱是他送的,且都用于双方共同生活。他的“垫付”一词实际就是“借”,不管是不当得利还是借款,其实是“换汤不换药”。按照一事不再理的原则,应该驳回诉讼请求。
& }, V# b# Q1 h8 E6 `( d0 A( k6 y0 E1 a5 w3 q
- s. ~( t0 f, d" v7 U7 D1 y) O- H K! m& j& N
钱数对半分,打了个平手 + K @& i2 T; J3 i+ v
7 }4 v1 U; |) \! b! U |+ F" N5 c0 ^2 j/ r, d
& L4 ]! {7 d6 o" E
法院确认了倪先生给李小姐的钱数是342380元。可是至于这笔钱的性质,法院认为既不是不当得利,也不是借款,在这个问题上双方都缺乏证据。若仅凭双方具有恋爱、同居关系等事实推定属于赠与,也难以令人信服。
8 |8 K" A2 \" ^* d, a
9 k$ `" G! d2 d+ T% [! w% |$ @; D% ~; ~* I& P, J) P
9 [% c+ `$ e) Q: M3 r& t1 ?9 P+ x
考虑到倪先生和李小姐同居一年半,生活上为对方尽了各自的义务,而且从法律上来说同居关系的解体,是无所谓谁存在过错的。因此,倪先生在与李小姐同居期间给付的款项,李小姐可以不全额返还。 & `3 N5 k% x2 C
2 F% X* E' @' ]+ U0 e3 o* r, y9 P
0 B! I$ a! q# w, D! g8 r! u% R
1 G/ r0 L$ |8 v- ~% X% Y8 \
既然各自都尽到了恋爱的义务,最后法院来了个“对半分”:判决李小姐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返还给倪先生171190元。四次交手以平手告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