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业内传出交银施罗德基金投资总监李旭利准备主动离职,很有可能转投私募基金。李旭利日前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证实了他离职的消息,相关离职手续正在办理。他说,在公募基金这一行业已经干了十几年,已经做够了。不过,由于处于静默期,目前不便公开透露今后的去向。4 A' W7 H3 v' }! U
* y7 u" v3 q) u
今年以来,随着A股持续反弹,基金经理“公转私”再度风生水起,多位知名基金经理转投私募。5 s5 [/ N! T F- |9 C" p1 J
4 W7 h X$ D% F- w' P( I “公转私”队伍扩大
: [, t( r1 @+ M" d, g& d% M+ F+ y0 d' y; d% N
信达澳银基金公司1月20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副总经理、投资总监曾昭雄基于个人职业发展考虑,向公司提出辞职申请,公司同意其辞去相关职务。据报道,曾昭雄在离职后转投私募。
2 |7 N3 z8 R0 b# H" \ ^$ j; q2 m& k6 b7 @
2个多月后,南方基金也发布公告称,同意公司副总经理王宏远提出的辞职申请。王宏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离开原因主要是基于他个人的长期职业发展和职业转型需要。但具体去处则由于3个月静默期的规定,目前不便多说。对于可能的选择,王宏远回答说,“证券、保险、基金、私募都有可能。”
( ^( J. a3 R5 g0 Z2 ^" j4 h+ ]: Z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还有一些其他基金公司基金经理日前也加入“公转私”队伍,只不过因为名声不响,外界不甚关注,而李旭利、王宏远、曾昭雄是基金业内著名人物,一举一动备受关注。
3 n1 i6 {( W/ c" x, y
6 ]4 z; t3 E* E3 T" l: ^8 E 李旭利拥有11年从业经历。1998年他加入南方基金,曾担任公司研究员、交易员、基金经理、投资总监等职务,2005年他加入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任投资总监。他管理过的基金业绩、基金公司整体业绩都表现出色,被业内誉为智商和情商俱高的“双高”人士。. `6 G D* ^7 b; j* `
3 Q! N1 w& q$ D7 N5 Q
对于知名基金经理转投私募的风潮,业内人士表示,其实现在大家已经习惯,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A) x, C- }- E& E- V: q
/ C8 O) V9 _' X% q0 D( l# A 事实上,2006年以来,以深圳肖华、北京江晖为代表的一批知名基金经理掀起了一波知名基金经理“公转私”热潮。随后,吕俊、石波、李学文、王贵文、徐大成等曾在公募基金业叱咤风云的人物,纷纷选择下海创建私募基金。. _# u4 ^! C- U r# Z$ G
$ G9 H6 W; Z9 z/ J( @6 ` 由这些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阳光私募产品,在过去一两年的牛熊变化市里,整体表现上乘,他们在另外一个领域证明了自己过人的投资实力。- H8 [9 g" ^% T0 s. O
0 Z7 {6 m3 V* H# w) L# i" V 公募成私募“黄埔军校”& }+ M6 ~5 Z% m) K: k/ E l
. B, a# W9 L$ h1 v
更为业界关注的是,这些基金经理出走背后的制度因素。
/ x6 L" @. e9 p0 r _& g5 ^" `2 n5 M2 I, V
一位明星基金经理表示,公募基金的激励机制等方面目前比不上一些私募,留不住好人才。从目前大环境来说,基金经理最希望的股权激励和业绩激励都不会发生,基金公司投研高管流向私募的趋势恐怕还会继续。如果激励机制没有改变,今后基金公司可能将成为向私募基金培养输送人才的基地。
6 g+ R w! L$ h, m. |7 ?& _; P
. P: L1 m h( J6 k- m6 ]* V- l2 q 虽然公募基金已经开闸一对多的专户业务,个人投资者只要有100万元以上资金就可以成为基金公司专户客户,专户相关业绩报酬提取等制度也与私募类似,这在理论上侵占了私募传统的优势领地。 P0 A& ~/ t9 p+ n% v
' n" I: k& K9 h& U& d; [
但有公募基金投资总监对此表示担忧。他说,一来是不是有足够的合适人才愿意从事专户资产管理业务,二来是不是能够留得住人。
) R, m( q# K( W- x7 ~
+ V- X% X( [2 X0 \) ^* E2 C 专家表示,对于私募基金崛起可能造成的公募基金人才流失不必过于悲观。事实上,从海外资产管理业发展历史来看,私募基金业固然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但公募基金业同样也拥有像彼得林奇、比尔米勒、莫比尔斯等传奇人物。目前中国公募基金业的整体投研、营销实力明显强于私募,且隐性实力雄厚,客户资源庞大,相对影响面更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