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太多反而愚蠢,达人教你如何读书
; l; H4 B t$ |
没有什么人的话都是对的,并不是什么经典都需要精读,看到其它的观点之后一定要想清楚是否适合自己,要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和观点,要学习独立的思考,而不是轻易的相信一件事,把决定权交给其它人。 没有什么人的话都是对的,并不是什么经典都需要精读,看到其它的观点之后一定要想清楚是否适合自己,要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和观点,要学习独立的思考,而不是轻易的相信一件事,把决定权交给其它人。
& y+ ^& O0 O' f. L% ]一
8 j" v6 R3 W+ G! Y3 U2 L( k# ?4 S富翁阔佬在显露出他的愚昧无知时,常会格外令人鄙视。而穷人终日操劳,没有深思幽想的余闲,显出无知是不足为奇的。我们常常可以见到富裕阶层中的粗俗愚蠢者醉生梦死,恣情享乐,像禽兽一样活着。如果他们善于利用自己的财富和时间的话,本来可以做出一些很有价值的事情。$ {( P9 c6 U9 x* X
二
. b) I, T4 }* n% C4 ~读书时,作者在代我们思想,我们不过在追循着他的思绪,好像一个习字的学生在依着先生的笔迹描划。我们自己的思维在读书时大部分停止了,因此会有轻松的感觉。但就在读书的时候,我们的头脑实际上成了他人思绪驰骋的运动场了。所 以读书甚多,或几乎整天在读书的人,虽然可以借此宽松脑筋,却渐渐失去自行 思想的能力,就像时常骑马的人渐渐失去步行的能力一样。有许多学者就是这样,读书太多反而变得愚蠢。经常读书,稍有空闲就读书,这种做法比体力劳动更容易令人思维麻痹,因为我们在干体力活时还可以沉湎于自己的遐想,一条弹簧在久受外力的压迫之后会失去弹性,同样,我们的头脑如果经常处在他人的思想影响之 下,也会失去自己的活力。又譬如食物能够滋养身体,但吃得过多,反使胃肠受累,损害健康;而我们的精神生活如果向外摄取过多,也是有害无益的。读书越多,使你的头脑就像一块重重叠叠 书写的黑板,每一篇读过的东西能够留存的越少。读书而不思考,就不可能心领神会,得到的浅薄印象往往稍纵即逝。就像我们所摄入的食物只有五十分之一能够被身体吸收,精神食粮也只有小部分真正成为大脑的营养。
! N; V/ Q; C: V况且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好像沙上行走者的足迹:我们也许能看到他所走过的路径,但如果要知道他在路上究竟看见了什么,则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
3 q; k1 Y# n. ~) ^( F/ r三' p1 ~" p4 n ^. P# T
作家们各有自己的风格特点,例如雄辩、豪放、华丽、优雅、简洁、纯朴、轻快、诙谐,精辟等等,并非阅读他们的作品就可以学到这些优点。但如果我们生来具有这方面的天赋,也许可因读书而受到启迪。看到别人的榜样而善于学习运用,我们才能获得同样的才干。这样的读书,能引导我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写作 的能力,但具有这方面的天赋是一个先决条件。否则我们在读书中除了学到一些陈词滥调,别无益处,只能成为浅薄的模仿者而已。" l8 H" o. U2 k' H9 G) G
四/ ] Q" i) W4 z! E7 y
如同地层依次保存着古代的生物一样,图书馆的书架上也保存着历代的古书。后者与前者一样,在其当时,都是生气勃勃,大有作为的,现在则成为化石,死气沉沉,只有考古学家还有兴致玩赏。, x; h$ P5 ~* C. r f3 S
五: f! G5 P X, [7 ?3 A$ Q: n2 h
据赫鲁多特斯说,色尔泽克斯在望着自己漫无边际的庞大军队时掉下了眼泪,因为他想到百年之后,这些人将荡然无存。如果想到堆积如山的流行图书在十年之后没有一本被人阅读,不也应该落几滴眼泪吗?! }: P7 N% K! a, C
六
0 y, f0 e* ~0 i0 ~0 k$ i8 T6 s文艺界的情况与人世间相同:无论你向社会的哪一个角落望去,都会看到无数愚民像苍蝇似的攒动,追污逐垢,在文艺界中,也有无数坏书,像蓬勃滋生的野草伤害五谷。这些书原是为贪图金钱、企求官职而写作的,却使读者浪费时间、金钱和精力。因此,它们不但无益,而且为害甚大。现在的图书泛滥成灾,十 分之九是以骗钱为目的,作者、评论家和出版商同流合污,朋比为奸。9 x; @# g7 ^# }( @3 J3 f8 a' @) I
许多文人非常狡猾,不是引导读者追求高尚的趣味和修养,而是引诱他们以读新书为时髦,好在交际场中卖弄学识。诸如斯平德勒、布尔沃、尤金.休等人,都因善于投机而名噪一时。无论何时,都会出现很多这样的通俗作品,却使读者倒了霉,他们把阅读这些庸俗作家的最新著作当作自己的义务,而不去阅读古今中外 为数不多的杰作–其中那些每天出版的通俗刊物尤为缺德,偷偷夺去了世人宝贵的光阴,使他们无暇顾及真正有益于修养的作品。8 g: P0 A' Z( H- B) J h- j4 B5 v
因此,对于善于读书的人,决不滥读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即使是时下正享盛名,大受欢迎的书,如一年数版的政治、宗教小册子、小说、诗歌等,也切勿贸然拿来就读。要知道,为愚民而写作的人反而常会大受欢迎,不如把宝贵的时间用来专心一致地阅读古今中外出类拔萃的名著,这些书才使人开卷有益。& _) B+ }+ x1 J2 ^( m* P
坏书是灵魂的毒药,读得越少越好,而好书则多多益善。因为一般人通常只读最新的出版物,而不读各个时代最杰出的作品,所以作家也就拘囿在流行思潮的小范围中,时代也就在自己的泥泞中越陷越深了。& q" X5 E; O2 ?
不读坏书,是读好书的一个条件:因为人生短促,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 a4 G: X* Q6 v- i& X注:我不同意这一条,好和坏都是一种相对的概念,每个人心中的标准都不一样。同样也并不是所有的经典都适合自己。对我来说,阅读只一种纯粹喜欢,经典再好,如果只能去读经典,阅读就不是享受而是一种受罪了。另一点,我看过无数人说过只读经典,但从来没有看到任何一个人自己能做到。有 人可以证明给我看吗,什么叫只读经典,我就不相信一本一般的书都不读。我知道的所有的大师级的人物,看过的书都是几百上千来计,我说什么不相信他们读完的书都是经典,而且每本书都是精读。在任何一方面,成为专家都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在这个过程中吸收的知识只能什么都有,然后慢慢的沉淀形成一些独特的观 点和看法。这个过程是广种薄收,没有人会一直跟在你面前,告诉你这本是经典,那本不是。你需要花上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分辩出经典,而且就是一些垃圾观点也有一定价值也能带来启动,只不过要花的精力多一些,因此只读经典这件事我一直都不同意。但相对多读一些经典到是没错的,如果是只读经典就有些极端了。
8 ?5 n2 A" T" \9 u$ |! s七
; I$ w0 ^0 S3 ?8 m* Z! h& M: {一般人都喜欢读那些介绍或评论古今大思想家的书,却不去阅读原著,因为他们习惯于阅读新出版的东西,又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们觉得现今庸人的浅薄平淡的语言比伟人的思想更容易理解。我很幸运,在童年时就读到了施莱格尔美妙的警句,并把它奉为圭臬: p" q& R0 b: [
"你要常读古书,读古人的原著, 今人对他们的论述没有多大意义。"
! b% q& z9 F; n. ]) _2 s平凡的人,好像都是从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彼此多么相似。他们在同一个时期产生的思想几乎完全一样,而他们的意见又是同样的鄙俗。庸人所写的劣作,只要是新出版的,自会有愚蠢的人们爱读,而宁愿把大思想家的名著束之高阁。& X2 y& V3 O1 ]3 W! e& Z
平凡的作品像苍蝇一样每天在繁衍,人们只因为它油墨未干而争先阅读,真是愚不可及的事情。这些无价值的东西在几年之后必然被淘汰,实际上它一出世就应该被遗弃,只能作为后人助谈的笑料。
$ l6 W* n! N5 r& X$ E无论什么时代,都存在着互不相干的两种文艺,一种是真实的,另一种虚有其表。前者是由为科学或文学而生活的人所 创造的不朽之作,他们的工作是严肃而 深刻的,然而非常缓慢,欧洲在一个世纪中所产生的这样的作品不超过十部。另一种是靠科学或文学而谋生的人编造出来的,他们振笔疾书,在鼓噪颂扬声中每年有无数作品上市。可是数年之后,不免产生疑问:它们显赫的声誉如今安在它们本身又消失到哪里去了因此我们可以把前者称为不朽的文艺,而后者是应景之作。
( R& g* h5 V* i, N l八3 `/ K1 X0 d, y( H* b" w
买书后又能一丝不苟地阅读,是很好的;然而一般人往往买而不读,读而不精。
4 f4 ~* ~2 H0 a+ D4 B* K) ~要求读书人记住他所读过的一切东西,就像要求一个人把他所吃过的东西都储存在体内是一样的荒谬。人靠进食维持物质生活,又通过阅读过着精神生活。然而身体只吸收能够同化的食物,同样,读者也只能记住他所感兴趣的东西,也就是符合他的思想体系或生活目标的东西。当然,(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目标,但只 有很少人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没有思想体系,就不能对事物作出明智的评价,他们读书也必然徒劳无益,毫无主见。)
# j; }8 |. z: K! f. A% w! n温习乃研究之母,任何重要的书都应该立即再读一遍。一方面因为再次阅读能使你更清楚地了解书中发生的各种事情之间的联系,知其结尾,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开端;另一方面,第二次阅读时你会有不同的心情,得到不同的印象,就像在不同的照明中观察同一件东西。- Q( U& Q6 d* F$ o# }1 T0 ]7 d
作品是作者思想活动的精华,如果作者是一个伟人,那么他的作品能大致体现他的生活,并常常能比实际生活包含更丰富的内容。(二流作家的著作也可能是 有益的,因为这也是他思想活动的精华,是他全部思维和研究的成果,我们也不妨阅读一些。)崇高的精神生活使我渐渐达到一种境界,不再从与他人的应酬交往中 寻求乐趣,而几乎完全潜心于书本之中。
* T; [. [4 o5 z% E8 s3 O" E没有别的事情能比阅读古人的名著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精神上的乐趣,这样的书即使只读半小时,也会令人愉快、清醒、高尚、刚强,仿佛清澈的泉水沁人心脾。这是由于古代语言的优美,还是因为伟人的品性使其作品经古常新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 g' |3 Q5 @3 _- Z' ^文艺界有两种历史:一种是政治的,另一种是文学和艺术的。前者是意志的 历史,其内容是可怕的,无非是恐怖、受难、欺诈和杀戮等等。后者是睿智的历史,其内容是欢愉明快的,即使在描写人类的迷误时也令人神往。哲学是这种文艺的重要分支,又是其基础,它的影响广泛,但又是缓慢地产生作用。- d. C9 Y" q" `2 K
九* y! E6 q9 L' _5 V: P# r
我很希望有人来写一部悲剧性的文学史,揭示出许多国家对于自己民族的大文豪和大艺术家虽然无不引以为荣,但在他们活着时,却百般残害虐待他们;揭示出在所有国家和任何时代里,真和善对邪恶进行着不知疲倦的无休止的斗争;他要揭示出在艺术的各个领域里,除了少数幸运者,人类的英华巨擘几乎都得 遭灾罹难,他们贫寒困苦,命乖运蹇,而荣华富贵则为庸碌鄙俗者所享有。他们就像《创世纪》中的以扫,以扫外出为父亲打猎时,雅各却穿了以扫的衣服,在家里接受父亲的祝福。然而人类的巨匠大师们不屈不挠,继续奋斗,终能完成其事业,光耀史册。 |
|